黄页详情
地方微信大号联盟
当前位置:首页 > 兴宁信息港 > 兴宁黄页
兴宁市罗岗镇人民政府形象图

纠错加入

兴宁市罗岗镇人民政府

联系人:罗岗镇党政办

电 话:0753-3471122

手 机:

E-mail:Luogang@xninning.gd.cn

标 签:兴宁市,罗岗镇

网 站:

地 址:兴宁市罗岗镇

扫码访问兴宁市罗岗镇人民政府黄页手机版
保存到手机通讯录
黄页详情
罗岗镇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兴宁北部政治、文化、交通较为发达的中心区、商品集散地,是兴宁通往江西的咽喉要道,是“资源之乡”、“文化之乡”、“商贸之乡”、“竹林之乡”,素有“广东攀枝花”之誉称。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罗岗始建于明代后期。据说,当时汉人从闽、赣中南部迁至兴宁时,有姓罗和姓江的两姓人落居此地,便以姓氏得名为“罗江”,因客家语“江”与“岗”同音,且此地的山岗较多,后人又将“罗江”写成“罗岗”,罗岗由此而得名。 

    [地理位置] 罗岗位于兴宁北部,四面环山,距兴宁市40公里。东经115°38',北纬24°25'。东接黄陂、黄槐,西邻龙川县赤岗镇、新田镇,南连大坪镇,北靠罗浮镇。镇政府驻府前街1号,电话区号0753,邮政编码514535。 

    [政区沿革] 1949年5月18日兴宁解放,6月8日设立罗岗区。1950年4月初,设罗黄区。1950年5月,改划为浮岗区(第五区)。1951年10月至1956年12月划为罗岗区(第五区)。1957年1月罗岗区分设罗东乡、罗西乡。1958年9月,成立罗岗人民公社。1978年4月,罗岗公社分为罗岗、官庄、霞岚3个公社。1983年11月,3个公社合并为罗岗区。1987年4月,罗岗区改为罗岗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五五、白水、白群、柿子坪、蕉坑、蕉一、罗中、元潘、潘洞、德丰、富强、福胜、徐坑、霞岚、红星、红旗、坳下、罗东、联兴、联东、官庄、高陂下、澄清、源清、五福、溪联、溪庄、溪东、溪一、溪群共30个村委会和1个罗岗社区居委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全镇户籍人口16699户,72609人,其中农业人口67283人,非农人口5326人。全镇面积148.52平方千米。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罗岗地形狭长,境内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有海拔360米的虎子嶂,是兴宁山系主脉大望山的主峰。圩镇周围有龙母嶂、黄毛嶂、莲花寨、冬瓜嶂等山峰,山峰高耸,四季常青。地质多半是石灰岩质风化而成的黄泥土、乌泥土,大多数呈酸性,主要分布于低山丘地区。山岗海拔高度300米、坡度37度左右,山岗土壤一般是黄泥土和沙壤土,土质疏松。矿产资源丰富,有1710万吨储量的煤炭,上亿吨的石灰石,还有铁、锰、钨、铝、铅、锌、石灰石、萤石、云母石、水晶石、钾长石、稀土、钴砂等矿产资源。位于霞岚村的兴宁霞岚钒钛磁铁矿,已探明储量约2360万吨,是梅州市重点开发项目。此外,还有可开采利用的2500多千瓦的水力资源、地热水资源,以及丰富的森林、毛竹等资源。 

    [气候]罗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雨量均匀,四季宜耕,植物生长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19.4—21.4℃之间,一月份的低温期月平均为11.4℃,七月份为高温期,月平均为27.3℃,极端最高温度为38.3℃,年均日照时数1723小时。 

    [水文]境内罗岗河由溪美河、蕉坑河、元潘河三大支流汇合而成,经联兴、罗东、罗中、德丰、福胜、霞岚等村流入宁江,全长30公里,宽30米,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山塘、水库较多,较为大型的有坪田水库、热水水库、元潘水库等,还有石硖、牛栏棚、龙塘、铁坑、荷树排、秀基坑、白石嶂、龙李坑等水库山塘。 

    经济概况 

    [农业] 罗岗山多地少,共有山地面积191456亩,耕地面积25309亩,其中水田17930亩,旱地7379亩,农民以种植水稻及其它经济作物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先后培养发展元潘、潘洞油茶基地,五福、溪联毛竹基地,霞岚林果基地,柿子坪蔬果基地等农业龙头企业。2011年,全年粮食总种植面积4.5万亩,总产量1.79万吨,农业总产值1.95亿元。 

    [林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山林责任制,掀起造林绿化热潮。1985年,贯彻全省山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制订封山育林计划,提出“三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罗岗大地”的响亮口号,建起了林业基地,涌现出一批耕山承包的专业户。罗岗先后成立了采育场,建起了溪美古坑、棚板桥、白水、霞岚、红旗等林场。1998年,发展溪联万亩毛竹基地。2008年,引进种植速生丰产林4000多亩,改造低产林地5000多亩,植树绿化荒山1000多亩。2009年,发展各类林木13200多亩,种植油茶3500多亩,逐步形成山青、水绿、天蓝的良好生态环境。2011年末,森林覆盖率达68.9%,活立木蓄积量288532万立方米。 

    [工业、商业] 罗岗群众素有开小煤矿、烧石灰、造纸、编织竹木器、织草蓆、烧砖瓦等职业传统,福胜、霞岚、徐溪等村的小煤窑,霞岚、红旗、德丰的石灰窑,元潘的竹木器加工,潘洞的高山茶油,甘村的草蓆编织,竹牙寮生产的草纸,联兴、白水烧制的砖瓦等都响极一时。建国后,罗岗的工业和手工业逐步发展,成立了手工业联社。1955年,建立了铁器社、木器社、缝纫社、酒厂、食品厂、铸造厂等。至1985年,罗岗境内有3条煤矿,3家电厂,2个发电站,2间水泥厂、石灰厂,以及农机具厂、木器厂、服装厂、农机厂、纸袋厂、综合厂、纸厂、农械厂,建筑一、二、三队和鱼苗场等几十家企业,其中煤矿、石灰、水泥、建筑尤为突出。2003年后罗岗镇成立招商引资领导机构,建立招商激励机制,成功引进万达玩具厂等几十家小企业进驻我镇,解决了数千群众就业的问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基础。建国前,各学校便经常组织“狮戏团”、文艺队、“剧团”到圩镇乡村演出,开展歌咏活动。建国初期,各乡村办起文艺组、俱乐部,积极开展活动。1958年,建起影剧院,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座位1236个,经常开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活动。20世纪70年代中期办起了公社文化站。1997年在圩镇万丰街办起老年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200多平方米。2001年增设罗岗文化活动中心,30个村也办起文化室和老人文化室,办起了4间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镇多次组织山歌演出和文艺演出等活动,组织队伍参加市县文艺汇演,取得较好的成绩。镇文化站每年出版《龙母山下》文艺刊物,2006年镇成立梅州市首个乡镇书法协会,此后先后注册成立了音乐协会、山歌协会、大学生联合会等群众社团,进一步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教育]建国前,全区有中学1间,完全小学5间,初级小学12间,学生2725人。1939年创办了兴宁县立二中(即罗岗中学)。1961年,罗岗中学参加高考人数92人,被大专院校录取7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85%,名列兴宁县名,全省第三名,《南方日报》头版以“山中飞出金凤凰”为题报道了这一成绩,在罗岗教育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2011年末,有中学4间,小学30间,幼儿园27间,专任中小学教师512人,中小学生6701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学生入学率100%。 

    [医疗卫生]建国前,全区只有1间卫生所,医师2人,接生员1人,圩镇开设了5间药房。建国初期,设立了区卫生院,中医联诊所。1956年建起了中心卫生院1间,乡卫生站8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社17个乡建立了卫生站,有医生40人,接生员43人。至1985年罗岗卫生院有大专毕业医师5人,中专毕业的医师、医生、护士、助产士、药剂士等12人。2000年镇卫生院更新医疗设施,兴建了万丰街医疗大楼,2007年购进先进设备,总收入达270万元;2009年,镇卫生院投入263万元兴建基础设施和添置了康复医疗设备;2011年,投资110多万元,兴建了妇幼综合大楼(火财楼)。2011年末,镇级卫生院1间,村级卫生站(点)42间,共有医生99人。城乡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4.8%。 

    [体育]解放前,便有部分乡村成立了篮球队,经常开展活动。建国后,学校和村级体育活动设施逐步增加,体育活动更为频繁,各类比赛经常进行。1979年以来,每年春节都举行“新春杯”等篮球赛,中小学校多次举办了运动会。1992年,罗岗镇被列为“兴宁县农村达标先进体育乡镇”,1995年被授予“梅州市体育先进镇”称号。 

    [广播电视] 1957年建起罗岗广播站。1979年后,广播电视事业逐步发展。1984年改称广播电视站,1985年建成电视差转台开播。1994年开办有线电视站1座,入户1100多户,1998年有线电视覆盖18个管理区,用户达2000多户,频道13个;1999年罗岗兴建7个有线电视分站,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 

    [社会保障] 2011年共为核定的1598低保对象发放低保款290多万元;为复退军人、烈属发优抚款57.42万元;为参战涉核人员发放定补16.46万元;为259名重点优抚对象及五保老人免费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保。为农村合作医疗对象共报销医药费460多万元;为五保老人及孤儿提供生活保障,每月足额发放救助金。为10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200元定补。

    基础建设 

    [交通运输]建国前,罗岗交通条件十分落后,乡村道路高低不平,行人极不方便。建国后,修筑甘罗公路,浮岗公路。20世纪70年代,修筑罗大公路(罗岗至大坪)、甘村公路(霞岚至福胜)、官庄公路。乡村大修机耕道、乡道。90年代,开展公路水泥硬底化建设和村村通水泥道路建设。对省道S226线(罗大公路)、省道X014线(甘罗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至2011年底,村级水泥硬底化道路总长达130多公里。 

    [邮政电信] 1999年新建邮电大楼,安装了程控电话设备,新装电话528户,并开通了数字移动电话和卡式电话。2000年,新装电话900户,新建移动电话信号差转台,实现移动电话信号全覆盖,2002年建立了4个农村固定电话接入网,农村电话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圩镇建设]建国前,罗岗圩镇店铺低矮破旧,街道短窄。建国初,兴建了塘背新菜市(农贸市场),扩大了塘背市场。1994年,兴建250米长的万丰街,2001年,开发建设了新规划区鬼子坝和府前街共1000多米街道,并改造老街面积11300平方米;2002年对老街68间门店进行了改造,将原街道扩宽至15米,成立了城管队;2003年完成了老街主街道、塘背、供销街、塘背农贸市场的改造,改造府前广场;2007年,兴建坝尾路,改造塘背老街开发建设唐兴街,使圩镇总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人文景观 

    [名胜古迹]罗岗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是一个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较多的地方。兴宁老八景之一的龙母嶂,不仅因其风景优美、山势雄伟,险峻秀丽而闻名,更因半山坳始建于明朝的佛教圣地龙西寺而深受百姓信仰。融自然风光,道教风格、客家风情于一体的白鹤仙师旅游胜地,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吸引每年逾10万游客观光。广东省古村落柿子坪村以及村内的善述围客家民居,是浸透儒家思想的客家民居,淋漓尽致地体现客家建筑的精美绝伦和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宁静清新的溪美温泉,是休闲度假,享受慢生活的好去处。还有新民学校的魁星楼,霞岚的古塔,磜风径的新娘潭等古迹景点,让游人无不倾心。

    [人文历史] 罗岗聚居者皆为汉族,讲客家语言,原是从长江中下游两岸迁至闽、赣中南部定居的汉族人,后来辗转迁徙到兴宁罗岗一带落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先辈在这里繁衍子孙后代,人口密集,姓氏较多,其中姓氏较大的是袁、刘两姓,还有陈、彭、曾、杨、黄、黎、钟、赖、邹、何、罗、苏、蒋、曹、李等姓。罗岗外出谋生,经商、办厂、从事军政界人士较多,海外华侨多数定居在美国、加拿大、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罗岗有许多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故事、谚语、歌谣、歇后语、俗语等。罗岗是个山歌之乡,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歌。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好些革命遗址,传颂着烽火岁月革命烈士英勇奋斗的动人事迹。罗岗人们继承先辈遗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取拼搏,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豪杰,有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有叱咤风云的军政人员,有成就卓越的文化、教育、科技、企业界的优秀人才,有事业有成的华侨、港澳台同胞,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心支持桑梓建设,捐资建校,修路筑桥,兴建医院,助学扶贫,为各项公益事业作出无私奉献,被传为佳话。 

2012年11月16日